乍一看,是不是不认识“圳”字了?
有很多字都是这样,我们在词组里认识,但是一旦单独看到,就会不认识了,还有一些字,印象中只有一个词比如苹果的苹,完全想不出来还可以组什么词。
一、圳字的基本解释“圳”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zhèn(第四声)。它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小型水渠或引水的沟渠,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在古代中国,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此“圳”字在古代文化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圳字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在汉语中,“圳”字虽不常见,但它在一些特定的词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渠圳”指的是水渠和沟渠,反映了古代对水利系统的重视。“田圳”则是指田间的灌溉系统,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这些词很少用到,日常中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的“深圳”了。
三、深圳名字的由来深圳市的名字最早就源于“深圳圩”(又名深圳墟)这个地名。"深″在古汉语中意为水积厚,与"浅″相对。“圳”是一个主要在广东一带流行的方言词汇,按《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将其解释为“田野间通向河、海的水道”之意。由此可见“深圳”一词的本意就是指的深水沟。据说当时从银湖到笔架山东侧曾有一条又深又长的大土沟一直延伸到如今的深圳河,银湖、笔架山的山泉水也顺着这条深沟往下流,所以当地人就把这条深沟称为“深圳”。
深圳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二十七年(1688),靳文谟主持编修《新安县志》,在卷八兵刑志的“墩堡”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康熙七年……新安沿边奉设墩台二十一座……深圳墩台,一座”。
深圳市档案馆中,有一份清代咸丰年间“叶名琛题为广东督粮道王增谦等疏防新安县属深圳墟贡生刘达源药材店被劫事”奏疏的仿真件;
(图片&资料来源:深圳政府在线)
这份档案记载了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正月三十日,深圳墟一家药材杂货店被打劫的案件,它被认为是最早出现“深圳”二字的档案。结语“圳”字作为汉字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它不仅是农业文化的象征,也是古人智慧的见证。在当代,我们可以从“圳”字中汲取对自然的敬畏、对资源的珍惜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圳”字,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汉字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够从中领悟到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知。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也是启发未来的灯塔。让我们珍惜并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纽带。
那么除了“深圳”外,你还见过或者知道带“圳”的词吗?
以上,有想法欢迎留言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