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告诉大家了,我们的国际项目真不错!-广州市花都区博知中英文学校

是时候告诉大家了,我们的国际项目真不错!

2019-01-02

 

就国际教育而言,应该坚守中国传统教育当中比较好的一些东西,加强国家认同感的教育,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得我们培养的人站在国际舞台上回望自身的时候,能找到一个支撑点,同时找到一个能和别人平等对话的位置和心态。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校长沈建军

 

11月28日,从2018腾讯网国际学校年度盛典中传来喜讯,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喜获“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大奖”,荣登中国国际学校数字品牌百强榜,沈建军校长本人也荣获“腾讯网2018中西方校长融合卓越奖“。这是连日来继2018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新学说国际学校校长研修班、黄埔书院闻道读书会之后,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又一次精彩亮相,更是我校国际化教育品牌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在年度盛典现场,沈校长还应邀与另外四位国际学校校长一起参加了《中西方国际学校校长论坛》,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展开了讨论。

参加讨论的嘉宾有:

主持人:赵新,北京哈罗英国学校助理校长

Martin George,北京朝阳凯文学校校长

Mr. David Ingram,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校区创校校长

崔建社,中黄国际教育集团总校长兼董事长助理

沈建军,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校长

张弟,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

主持人:沈校长,您好。您是博实乐教育集团旗下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校长,也是中国教育界最早从事IB教育的学者之一,对IB有深入的理解。作为一个中方校长,您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我们如何在中西文化融合当中“异中求同“?

沈建军:谢谢您!我觉得作为国际学校,中外教的合作一直都是很重要但又令人头痛的问题。我经常讲:“谁能把外教管理好,谁就能做好国际项目。”因为确实在工作中会涉及到理念的不同。举一个例子:国际教师经常强调的可能是某一个点,他们觉得需要慢慢来。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可能希望很快就有一个结果。比如说,一个外教,他用了35天来带着孩子去种植植物,每一天进行观察、让孩子浸润在这个过程当中。而我们可能更希望有一个大的行动,做一个大的Project(项目),让大家看到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我们想得更多的可能是这件事的意义,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而外教则不同,他们更注重一个过程,以及这个事情本身。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差异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我们中国老师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在短时间内促成一件事,而国际教师的处理方式可能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看国际教育到底应该遵循怎样一个规则。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国际教师对于规则的理解是不大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要求他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把一切都讲明白才开始,不然的话这个项目中途可能会停止。因为他们觉得中途插入一件事阻碍了事件的进程,同时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知道,国际教师对于自己个人生活的追求和对自己爱好的追求可能超出了我们在集体主义思想中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人的接受范围,那么这个时候对于项目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最后,我们回到刚才这位外方校长(Mr. David Ingram)所讲的在一起吃饭的现象(中国人习惯点很多菜显得尊重和大方,外国人习惯吃多少点多少)。是的,这的确有很大的不同,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回答今天的问题 ——“存异求同”。虽然文化不同,但不妨碍我们在一起吃饭,因为我们对彼此的文化都有一份尊重。只要有这一点,彼此欣赏和尊重,那么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主持人:最后,对我们培养目标中的“中西合璧“式国际化人才,在能力和视野方面提出校长您的希冀。

沈建军: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形成文化自信,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在中国文化和世界眼光中找到平衡点和支撑点。

论坛结束,沈建军校长作为VIP嘉宾还接受了腾讯网的专访,解读“享全球智慧、创教育未来”、畅谈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我们也一并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主持人:刚才您也说到了,其实有很多老朋友、新朋友,都在我们今天的盛典当中,都聚到一起了,大家都是国际教育,或者说是国际学校的专家、校长,能不能从您的角度给我们解读一下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

沈建军:国际学校就是提供国际教育的学校,通常来说分为三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设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国际课程班。国际教育我觉得总体来讲,在我们国家是一种相对的教育生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都是要经过一些考试,如中考和高考,然后上大学,走这样一条标准路线。慢慢地,随着全球化,还有经济一体化,国外的一些教育因素如IB, A-level, AP和中外合作的双文凭课程等逐渐流入国内,然后国内的一些家长也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两个东西正好到达了一个交汇点,国际教育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大家就用了国际教育这样一个相对的词,来和传统教育进行一个区分。其实就我来看,传统教育也是国际教育的一份子。当今世界,哪一个国家的教育不是围绕21世纪的必备技能和关键能力在进行呢?我们在做国际教育的时候,更多地采取的还是融合的方式,“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实施IB国际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开设国际课程的总体指导思想。如果非要找出一点不同的话,我觉得还是在大学阶段。目前来讲,我们的高校招生还没有对标学习国际课程的本土学生,所以我们的小孩接受了国际教育之后,无法在国内进入到国内高校来继续深造,所以就让家长有一种感觉,觉得国际教育就是出国留学。而在西方国家,学生也学IB课程和A-level课程,但他们可以选择在国内上大学,也可以选择去其他国家上大学。我想这可能是目前中西方国际教育比较大的一点差异吧。

主持人:刚才您也说到我们今年的主题是“享全球智慧 创教育未来”,其实今天来的同行,每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解读可能都不一样,能不能详细地跟我们说一下您的解读?

沈建军:我刚才基本上已经讲到一点了,“享全球智慧 创教育未来”是这个时代的共同特征,每个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已经置身于国际教育这样一个大潮里面,中国教育也是逐渐地融入到了国际教育的大潮当中,这个最标志性的东西就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一个根本来对待,这个和国际教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另外,“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也是旗帜鲜明地写进了这个核心素养里面的。所以我觉得这一切都可以表明,国际教育其实它并不新鲜,我们传统教育总每天做的这些事情已经是国际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享受全球这一氛围的时候,应该去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做趋于同一化的教育还是做具有中国特色的,或者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国际教育。共创未来?未来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国际教育而言,应该坚守中国传统教育当中比较好的一些东西,加强国家认同感的教育,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得我们培养的人站在国际舞台上回望自身的时候,能找到一个支撑点,同时找到一个能和别人平等对话的位置和心态。